作为国内造船业老大的中国船舶(600150,股吧)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正在不断将其产业触角伸向非船产业。
昨日,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杨本新在参加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的间隙,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他透露,今年中船重工的风电装备制造业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公司已向国家申报了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全面进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而风电这块资产未来有望单独上市。
重点发展非造船产业
“中船重工造船业比重太大了,占到70%~80%,”杨本新说道,“韩国、日本等国家造船企业造船业比重只有20%~30%左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造船业正处于低迷期,国内也将出现产能过剩。为此,中船重工正大力开拓非船产业,现已进入能源、交通运输、金属材料、烟草机械等十余个非船行业。去年,非船经济总量近400亿元,占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之一。近几年,非船产业年平均增速30%以上。
杨本新称,风电装备制造和造船有很大的相关性,世界风电最高标准就是船舶标准,公司在造船上具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从造船进入风电业具有先天和独特的优势。
风电装备已成为中船重工重点发展的非船装备产业。1996年涉足该产业就参与原国家计委组织的“乘风计划”,2004年组建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装风电),由杨本新出任董事长,专门从事风电整机的研发和制造。目前,海装风电通过自主研发完成了850KW和2MW两种机型的设计和样机制造,已批量投入市场,国产化率达到90%。
目前,850KW和2MW风电机组研制成功后,已获得100多台订单,开始批量生产。杨本新说,五大电力集团在公司风电机组小批量装机上给了一些订单和市场。
去年,海装风电完成由样机转入小批量生产的转折,实现批量化生产,850KW和2MW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年共承接12.33万KW的合同订单,销售收入1.1亿元。今年3月,海装风电又从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手中获得了一批2MW风电机组的订单。杨本新认为,这是中船重工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一季度,中船重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利润同比增长18.6%,其中,非船产业承接产品制造和科研合同同比保持增长,风电机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4月,中船重工制定了风力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杨本新称,今年,陆上风电装备业要实现年产35万KW风电机组,今明两年达到100万KW,2015年的目标为200万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