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企业新闻
上海振华重工年年做出一个“世界第一”
2025-08-11 07:3022

  
  

     17年前,振华重工从100万美元、十几个人起步;而今天,已成为拥有4.5万人、年产值350亿元的大型企业。
  17年前,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产品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而今天,振华的港机产品已进入73个国家与地区,已占据世界同类产品78%的市场份额。它用17年时间走过了世界同行40年才能走完的道路。
  勇于创新
  年年做出一个“世界第一”
  【自豪事件】集装箱机械诞生半个世纪以来,只生产一次只吊一只40英尺集装箱的机械。但振华独辟蹊径,在世界上首创研发了一次可吊两只40英尺集装箱的起重机,2005年推向市场后,赢得了市场绝对竞争力。
  振华的理想在公司创业之初就已确立。它是一句大白话:“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机械作业的港口,都应有中国振华港机生产的集装箱机械作业。”
  这样的抱负在17年前提出,的确有些胆大。当时的世界港机业强手如林,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同类企业至少有30家,个个彪悍无比。但是,振华敢与强争锋:“每年要做一个世界第一”,而且说到做到。
  振华从码头堆场用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入手,实现了10项自主创新技术,因此吸引了众多客户,最高峰的出厂速度是平均1天半就有一台重2000吨、高70米的钢铁巨人被运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振华开始研发独一无二的产品。
  面对巨大成功,振华没有满足,又把目标转向了海工市场。短短几年间,振华成功制造了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全部钢结构,这是世界同类桥梁中第一大箱梁。美国方面代表说:这桥造好了,世界钢桥市场大门将向振华敞开。
  为保持创新优势,今年上半年振华成立了海工研究院和8个研究所,今年招聘的大学生总数就达300余人。
  注重学习
  员工学费一律公司报销
  【自豪事件】目前,振华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一线重大工程的研发技术团队平均年龄都不到30岁。十几年前,振华请外国专家来授课,而现在,振华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被美欧日韩的企业请去作报告并传授经验。
  创新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有志者忘我投入。振华现有4000余名技术与营销人员,是世界同行中规模最大的。同时,振华为员工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振华把学校办到了企业里。办了4期业余硕士班,一期网上博士班,还与澳大利亚合办了MBA业余学习班,80人因此获得MBA硕士学位。振华鼓励员工业余学习,凡考试合格,学费一律由公司报销。振华还把外教请到公司,达到规定级别给予外语补贴。
  振华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17年间,坚持每周一下午4点到6点研究工作问题和创新事宜,或请外国专家补充新知识。总裁管彤贤有一个观点:人才是买不来的。
  不断给员工送“精神食粮”也是振华的一大特色。就连“三大男高音”等精彩演出公司都组织观看,并定期给员工送书和经典的音乐及影像资料片……
  善待员工
  总裁与员工同一办公室
  【自豪事件】振华每年都召开科技大会表彰先进。近几年,一等奖的奖金高达100万元,相当于省级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最多有10个一等奖。每年公司颁发的奖励总额高达1000多万元。
  振华以年增50亿元收入的速度不断发展,但总裁至今与10多名员工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且拿的工资也不及副总高,因为没有外语补贴。可是,振华对员工的投入却十分大方。
  振华提出每年为员工涨10%的工资,员工工资一年可调两次,且高于通胀率。振华在创业之初,就千方百计从银行借钱给员工买房,后来又提供无息房贷。另外,振华还给员工提供无息汽车贷款,以及车牌费。
  为减轻骨干工程师的压力,振华招聘中专生替他们当助手或秘书,将事务性工作承担起来,以最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
  2006年起,振华每三年评选一次“振华功臣”,获奖者不仅可获得金质奖章和奖金,还享有住房、医疗保险等多种实惠。2008年,振华又设立了互助基金。
  振华不仅对技术人员,对一线工人也关怀备至。对基地的蓝领工人包括农民工,除了技术方面的培训,振华还实行七项关爱措施,包括:提供4—6人一间的公寓式住房,免费洗工作服,每年体检一次等。管彤贤说,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技术管理人员,更需要一线的工人。

分享到:
  • 同类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