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特性曲线的概念一台某一额定载荷的自行式起重机,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吊装额定载荷,随着臂杆的伸长,幅度的增加,能够吊装的载荷将按一定规律减小。最大起升高度也会随着臂杆的缩短,幅度的增加而按一定规律减小。反映自行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随臂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反映自行式起重机的最大起升高度随臂长、幅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曲线,称为起重机的特性曲线。反映起重机的起重能力随臂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曲线称为起重机的“起重量特性曲线”,又称“性能特性曲线”。反映起重机的最大起升高度随臂长、幅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曲线称为起重机的起升高度特性曲线,又称“工作范围曲线”。起重量特性曲线和起升高度特性曲线统称为起重机的特性曲线。目前,在一些大型起重机上,为了使用方便,其特性曲线往往被量化而制成表格形式,称为特性曲线表或性能特性表。起重机的特性曲线如图 3.6所示。图 4.6中,横坐标为起重机幅度,纵坐标有两个,左边为起升高度,右边为起重量,图中,曲线①、③为起升高度曲线,两根曲线表示该起重机有两节臂,曲线②为起重量特性曲线。如果单独看每根曲线,也可以知道当在某一个幅度值时,可以达到的起升高度和必须采用的臂长,也可以知道起重机能吊装的最大起重量。如当幅度值 R = 6 m时,可以达到的起升高度是11.5 m,必须用第二节臂,能够吊装的最大重量为 23 kN(2.3 t)。但在实际工程中,问题常常不是这样简单,需要两种曲线配合使用。如吊装某设备,设备重 30 kN,需要的吊装高度为9 m,问如图 3.6所示起重机能否吊装。由于问题中没有直接规定幅度值,无法直接查起重量曲线,必须从高度要求查出需要的臂长,再根据臂长查出必须的最小幅度值,然后按最小幅度值查起重量曲线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由图 4.6可知,要达到吊装高度 9 m,不能采用第一节臂(其能达到的最大起升高度为 7.5 m),必须采用第二节臂,而第二节臂必须的最小幅度值为5.5 m,查起重量曲线,在幅度值为 5.5 m时,其能够吊装的最大起重量为 27 kN(2.7 t)。由此可以判断该起重机不能满足要求。4.2.2特性曲线的构成起重机的起重性能由起重机的机构承载能力、臂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3个方面综合决定。①当机构一旦设计确定,机构承载能力就已确定,与起重机的幅度、起升高度无关。所以在“特性曲线”上表现的是一根水平线,如图 3.7曲线 1。②臂架的高度和倾斜的角度影响其承载能力,所以与起重机的幅度和起升高度有关,其曲线如图 3.7曲线 2。③起重机的整体稳定性与其幅度有关,其曲线如图3.7曲线3。④起重机的特性曲线是上述三根曲线的包络线。图 4.7 特性曲线的构成特性曲线的构成对科学、正确地使用自行式起重机非常重要,目前有的书上或手册上介绍的有自行式起重机加辅助装置吊装工艺,这在一些特殊场合,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首先必须是在特性曲线三个组成要素的许可范围内,如自行式起重机加缆风绳吊装工艺,表面上,加了缆风绳后,起重机的整体稳定性和起重臂的承载能力加强了,但实际上,机构承载能力并没有加强,如果盲目地增大吊装重量,无疑会使机构超载而发生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