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内资讯
第六讲 桥式起重机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2025-08-01 13:0232
桥架变形的修理一、桥架变形原因分析1.变形形式 桥架变形形式主要有主梁上拱度小于规定的最小值甚至有下挠现象,主梁水平旁弯超过规定值,主梁腹板波浪变形,端梁变形,以及桥架对角线长度超差等。2.变形原因 (1)主梁下挠变形原因 ①结构内应力的影响。主梁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强制组装控制变形,造成各部位产生了不同方向的残余拉、压等应力。同时由于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内应力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均匀化,以至消失,从而使主梁产生了永久变形(一般情况下,变形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 ②超负荷及不合理使用。长期超载使用,或改变其工作级别,如轻级改中级,中级改重级使用等, 或重物在吊运过程中需要翻转时,因指挥不当而引起冲击等,都是造成桥吊下挠的重要原因。 ③高温工作环境的影响。热加工车间的桥吊出现主梁下挠较冷加工车间为多,下挠程度也较严重。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上下盖板出现了不同的温度,下盖板的材料在高温下其屈服强度降低,主梁在外力的作用下易产生塑性变形,即下挠变形。 ④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影响。设计时主梁刚度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产生下挠是必然的。下料时拱度过小,利用加热的办法调整拱度,都会使拱度不稳定。 ⑤起重机不合理的吊运、存放和安装都会产生下挠变形。 ⑥不合理的修理。没有掌握在起重机金属结构上加热引起结构变形的规律,又没有采取防止变形的措施,就在主梁上盖板上气割焊接加热,如拆装小车轨道,都会造成主梁的下挠变形。 ⑦腹板波浪变形的影响。原始腹板波浪变形过大易引起主梁下挠变形,而主梁下挠变形又加大了腹板波浪变形。 (2)主梁旁弯变形原因 ①主梁下挠时,由于主梁外侧有走台,故刚性较大,所以造成主梁向内侧产生水平弯曲。 ②因改变结构件产生水平弯曲。加宽走台和在走台处增加拉筋板时,在主梁外侧进行气割和焊接加热造成主梁内侧水平弯曲。 ③使用中,水平惯性力作用引起主梁向内侧产生水平弯曲。 ④小车啃轨而产生主梁旁弯。 (3)主梁腹板波浪变形原因 ①在腹板拼接时,由于钢板本身不平(焊前又未校平处理),在焊接内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了腹板的波浪变形。 ②主梁下挠引起腹板波浪变形。 (4)端梁变形原因 ①当大车啃轨严重时,在侧向力的作用下,产生端梁变形。 ②主梁的下挠变形和主梁的旁弯也会引起端梁变形。 3.桥架变形的不良影响 (1)对小车运行的影响。当主梁下挠后,会使小车运行时产生爬坡,增加运行阻力,损坏运行机构,烧坏电机。 (2)对大车运行机构的影响。主梁下挠后,集中驱动的传动机构也将随之下挠,因此运转中会造成传动轴扭断,严重的还可能造成联轴器齿部折断或联接螺栓断裂。(3)当两根主梁的下挠程度不同时,会使小车形成“三条腿”现象。同时,随着主梁的下挠,又引起了主梁的水平弯曲。主梁向内弯曲,使小车轨距减小。轨距减小到一定数值时,双轮缘小车将产生夹轨,外侧单轮缘小车将造成脱轨。(4)端梁变形会使车轮安装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大车啃轨。 二、桥架的测量及修理界限1.主梁上拱度的测量 主梁上拱度可用水平仪或拉钢丝法进行测量。测量点应在主梁的各筋板上或小车轨道上。测量时,小车 应开到无司机室的一端。 用水平仪测量时,可将水平仪支在相邻的桥吊上或大车轨道等地方,直接测出主梁各点的拱度值,也可以将水平仪支在地面上,从主梁上将钢卷尺放下进行测量。取两边端梁上的两点测量平均值作为基准值,然后与其它地方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就可得出各点的拱度值。用拉钢丝法测量时,需准备一个15kg重锤,若干φ0.49~φ0.52mm纲丝,两根长100~150mm的撑杆,两个滑车。 图1为拉钢丝法测量主梁拱度示意图。没有日光照射影响的跨中拱度值h按式(1)计算,h为正值时即拱度值,负值时即下挠值。图1 主梁拱度的测量h=H-h1-h2,mm (1)式中 h1——用钢板尺测量钢丝至主梁上盖板的距离,mm h2——钢丝自重产生的最大下挠值(见表1),mm H——撑杆高度,mm表1 钢丝自重最大下挠值 h 2(配重 15kg)桥架跨度 (m) 10.5 13.5 16.5 19.5 22.5 25.5 28.5 31.5下挠值 h2 (mm) 1.5 2.5 3.5 4.5 6 8 10 122.主梁水平旁弯的测量 如图 2所示,测量时首先确定 S 1,S1为两端第一块大筋板的实测距离,在离上盖板下方约100mm的腹板上测(此处应有大筋板)。但是,为了测量方便,一般方法是将钢丝紧贴有主梁上盖板上,并使钢丝到主梁两端第一块大筋板的端头的距离a相等,再在主梁跨度中心处测量上盖板同一边至钢丝的距离b,则可得主梁水平旁弯值为:图2主梁水平旁弯的测量x=b-a,mm3.修理界限 桥架变形超过以下界限之一时应进行修理。 (1)小车位于跨中起升额定负荷,主梁下挠在水平线以下S/700(S为起重机跨度,mm)。 (2)空载小车位于跨端,主梁下挠在水平线以下S/2000。具体修理界限见表2。表2主梁下挠修理界限跨度 (m) 10.5 13.5 16.5 19.5 22.5 25.5 28.5下挠界 限(mm) 额定负荷 15.0 19.3 23.5 27.8 32.1 36.5 40.7空载 5.2 6.8 8.3 9.8 11.3 12.8 14.3(3)主梁向内水平旁弯超过 S 1/1500时。(S 1见图 2) (4)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以1m平尺检查,在离上盖板 H/3以内的区域内变形超过1.5δ,其余区域超过2δ(δ为腹板厚度,mm),如图 3所示。图3
分享到:
  • 同类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