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道的分析和处理桥吊掉道即大车车轮轮缘爬到轨道顶上或者出了轨道。此种现象主要产生在主梁水平刚性较小的电动单梁起重机(葫芦桥吊)上,如箱型(LD型),桁架型(A571型)。1.LD型桥吊的处理 LD型桥吊大车是分别驱动的,如果一侧的驱动装置产生故障,就会使该侧的车轮运行速度变慢,而另一侧的车轮照常运行。由于主梁水平刚性较差,故带不动速度较慢的一侧一同运行,从而产生爬轨掉道现象。出现此种现象时,产生故障一侧的车轮经常出现打滑、原地空转现象,最后产生爬轨。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产生故障; (2)电阻器故障,如接错、连接不实; (3)减速器轴承损坏,齿轮上的键槽损坏; (4)车轮的轴承损坏。 2.A571型桥吊的处理 此种桥吊是集中驱动,其掉道具有如下特点:掉道前啃轨并不严重;经常一、二档启不动车;同一端梁上的车轮对角产生啃轨现象。 产生掉道的原因为:(1)车轮轴承的轴向间隙过大,使车轮在水平方向上实际没有定位。车轮在偶然因素作用下会产生水平偏斜,此时的水平偏斜是比较大的,故桥吊就会产生严重的歪斜运行,从而导致啃轨、掉道。 (2)车轮水平偏斜和对角线超差都会引起啃轨和掉道。 车轮轴承轴向间隙的检查: 将端梁架起使车轮悬空,用撬杠沿轴向撬动车轮,看有无轴向间隙。如有则将车轮撬向一边,在另一边打开轴承箱盖。将轴承外圈向里移动,在车轮无轴向间隙且用手能轻轻转动的情况下,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轴承盖之间的间隙,以此来决定加垫的厚度。然后根据车轮的对角线、跨度等因素决定垫加在哪边。在测量主动轮轴承间隙时,应将主动轮与传动轴脱开。 四、小车“三条腿”的处理小车“三条腿”是指小车在运行中,只有三个车轮与轨道接触,而另一个则是悬空的。 影响小车“三条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四个车轮不在一个平面上;②小车轨道同一截面的高低超差;③小车轨道的平行度超差。如果小车在轨道全长上都是同一只车轮悬空,则该车轮应向下移。如果只在 局部出现“三条腿”,则可能是车轮或轨道均有问题。此时应先调整车轮高度试一下,因为处理轨道较麻烦,如果调整车轮解决不了,再考虑调整轨道。一般说,小车空载运行时出现“三条腿”的轨道长度,局部不超过1m,全长上累计不超过2m,如不影响小车运行,则可不处理。调整车轮时,应将小车架起使车轮悬空,在车轮的两边水平定位键与弯板之间加垫,如果垫的厚度不超过2mm,也可以加在定位槽中。加垫的厚度应比悬空的间隙厚1/3,如间隙是1mm,则应加1.3mm左右的垫。加垫时一般应加在被动轮上,以免影响主动轮的传动,即使主动轮出现间隙,也应加在该轮对角线上的被动轮上。五、大、小车启动和停止时产生扭摆的处理1.大车产生扭摆的原因 (1)传动件产生磨损后使两边传动链的间隙不同; (2)车轮结合键松动;(3)两边车轮的轴承松紧不一致,轴承紧的车轮先停止转动; (4)两侧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不相等,停车时一个制动轮已停止转动,另一个还在转动。 (5)分别驱动的桥吊,两台电机的参数不同。 2.小车扭摆的原因及消除 除上述的(1)、(2)外,还有两个主动轮轮压相差太大,或是两个主动轮踏面粗糙度相差太大,以及轨道有油污等。 在没有“三条腿”现象而仍产生扭摆时,首先应观察扭摆的方向,然后按处理“三条腿”的方法垫小车轮。分析方法如下。图 16若启动小车时产生如图 16所示的扭摆,则说明主动轮 D轮压小,则可垫D轮或 B轮,垫的厚度一般为1.5~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