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们认为,卢书记提出“提升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水平”,就是要在“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运用能力、提升科技人才聚集能力”四个方面下工夫,使科技创新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成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因素。“我们既要保持现有的科技优势,又要不断地创新拓展。”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天财说,“小麦是河南的优势和强项,多年的研究使我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小麦生产的重要性,也深知只有创造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才能继续保持这一优势。”“自主创新成果实现高效转化,才能服务于生产实践、真正转化成为生产力。”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信重工副总经理王继生介绍说,中信重工几乎在每个服务领域都拥有一批高端技术和产品,新产品贡献率超过70%。“依托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科学研究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中铁隧道集团在消化吸收国外公司的盾构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最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并在郑州建成了盾构产业化基地。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馈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就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前瞻性,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才能加速科技创新进程,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聚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提升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从一个心怀祖国的优秀“海归”,到河南省首届“中原学者”,再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一路走来,深感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张改平说,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发展前景可期,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必将对人才产生巨大吸引力。